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财税干货
分享
加强废旧物资企业税收管理
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袁帅

回收、再利用废旧物资,可以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保护环境。笔者通过分析废旧物资企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难题,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回收、再利用废旧物资,可以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保护环境。笔者通过分析废旧物资企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难题,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税收管理现状和问题

  如何加强对废旧物资企业的税收管理,一直是个难题,尤其是增值税管理。来源于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各种有利用价值的废品,经过各个环节,大都流向废品收购站。这些废品收购站大多由自然人经营,一些收购站不办理营业执照,不申报纳税,也就无法向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提供发票,造成增值税抵扣链条中断。一些不法分子趁机钻空虚开发票,加大了税收管理风险,也不利于整个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笔者进一步调研发现,造成废旧物资企业进项发票取得难的具体原因有以下3点:一是上游收购站税法遵从度不高。废品收购站一般位于城市和乡镇交界地,多由自然人经营,收购站多以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的名义,将废品销售给利废企业,利废企业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结算货款,一些收购站为了不缴纳或少缴纳税款,不开具销售发票,造成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没有合法的购进凭证。二是相关法律制度有待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发票”,第三十五条对于“应当开具而未开具发票”的情形,规定“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处罚力度偏轻,不足以震慑违法者。三是税收信息管理系统有待健全。当前,随着税收信息化的发展,税务部门“耳聪目明”,然而没有办理税务登记纳税人和不开具发票纳税人的信息还无法直接传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税务部门精确执法。

加强税收管理相关建议

  笔者建议,基层税务部门应结合废旧物资行业生产经营特点,进一步夯实征管基础,堵塞征管漏洞。

  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有针对性地对废旧物资行业上下游企业和个人进行税法宣传辅导,特别是对废品收购站的经营者。从源头抓起,让纳税人知晓不办理税务登记和不开具发票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知晓相关法律法规对于逃避税行为的处罚规定,指导帮助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正确开具发票,及时准确核算和缴纳税款。

  利用税收信息系统,加强对风险纳税人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增加废旧物资行业管理跨区域协作事项,加强异常企业人员名单和信息情报交换,传输未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涉税信息,进一步堵塞征管漏洞。一地税务部门如发现未办理税务登记的异地纳税人在本辖区发生涉税行为,将涉税信息进行归集后,向异地纳税人所在地税务部门发函请求协助,查明该纳税人相关涉税事宜,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开具发票等相关情况,加强对风险纳税人的管理。

  推进“以数治税”,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废品收购站所在地基层税务部门可采取人机结合的方式,利用税收大数据,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并定期开展实地巡查,加强对风险纳税人的监管,变被动为主动。

  立足联合办公制度,提升管理成效。目前,多地建立了由地方政府领导牵头,公安、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参加的联合办公制度,应立足该制度,及时反映处理税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依法查处涉税违法行为,必要时移送至司法部门。

  做好纳税服务,严格落实优惠政策。对于守法经营的废旧物资加工企业、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应做好纳税服务工作,满足纳税人正常经营需要。严格落实再生资源税收优惠政策和增值税优惠政策,应征尽征、应免尽免、应退尽退,为利废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完善税收法律法规,提高违法违规成本。针对一些恶意未开具发票的行为,建议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适当提高处罚标准,震慑违法者。

  (作者单位:宁波诺丁汉大学)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文章及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推荐

  • 资管公司是否属于“金融机构”

    实务中,一些大中型企业会向金融机构借入资金,提供给集团内下属公司使用,并打算享受统借统还免征增值税优惠。在此过程中,资金来源成为决定其能否顺畅享受免税优惠的关键因素之一,值得企业关注。

  • RCEP生效对中国法律服务业开放的影响

    2021年11月2日,在RCEP签署近1年后,东盟秘书处通知,已有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东盟六国及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4个非东盟成员国提交核准书,满足公约生效条件,RCEP于2022年1月1日生效。

  • 注意!计提折旧起始期税会规定有差异

    笔者在征管工作中发现,对于固定资产的税会差异,企业一般都比较关注计税基础、折旧年限等,往往忽视了计提折旧的起始期差异

  • 企业所得税12项费用扣除比例,一文捋清

    最近有很多小伙伴咨询企业所得税各项费用扣除比例的问题,尤其是几项特殊行业的扣除比例总是容易出错。为此,小编精心整理了企业所得税12项费用税前扣除比例的相关知识点,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

  • 租赁会计模型变化影响企业纳税事项

    笔者结合上市公司案例,分析租赁会计模型变化对企业涉税事项的影响,为上市公司做好租赁业务税务处理提供参考。​

  • 如何确定佣金税前扣除限额基数?注意几个关键点

    如何确定佣金税前扣除限额基数?

热门文章
1
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政策问答(二)
2
货物贸易外汇业务政策问答(一)
3
出口退税新系统变化汇总
4
出口退税新系统变化——外贸企业关联号编写规则
5
服务贸易外汇业务政策问答(三)
6
危险品进出口监管要点解析
7
外贸出口企业:支付暗佣谨防税务风险“暗涌”
8
一顿操作猛如虎,退税我是二百五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文章
1
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政策问答(二)
2
货物贸易外汇业务政策问答(一)
3
出口退税新系统变化汇总
加强废旧物资企业税收管理
中国税务报
回收、再利用废旧物资,可以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保护环境。笔者通过分析废旧物资企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难题,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回收、再利用废旧物资,可以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保护环境。笔者通过分析废旧物资企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难题,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税收管理现状和问题

  如何加强对废旧物资企业的税收管理,一直是个难题,尤其是增值税管理。来源于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各种有利用价值的废品,经过各个环节,大都流向废品收购站。这些废品收购站大多由自然人经营,一些收购站不办理营业执照,不申报纳税,也就无法向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提供发票,造成增值税抵扣链条中断。一些不法分子趁机钻空虚开发票,加大了税收管理风险,也不利于整个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笔者进一步调研发现,造成废旧物资企业进项发票取得难的具体原因有以下3点:一是上游收购站税法遵从度不高。废品收购站一般位于城市和乡镇交界地,多由自然人经营,收购站多以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的名义,将废品销售给利废企业,利废企业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结算货款,一些收购站为了不缴纳或少缴纳税款,不开具销售发票,造成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没有合法的购进凭证。二是相关法律制度有待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发票”,第三十五条对于“应当开具而未开具发票”的情形,规定“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处罚力度偏轻,不足以震慑违法者。三是税收信息管理系统有待健全。当前,随着税收信息化的发展,税务部门“耳聪目明”,然而没有办理税务登记纳税人和不开具发票纳税人的信息还无法直接传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税务部门精确执法。

加强税收管理相关建议

  笔者建议,基层税务部门应结合废旧物资行业生产经营特点,进一步夯实征管基础,堵塞征管漏洞。

  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有针对性地对废旧物资行业上下游企业和个人进行税法宣传辅导,特别是对废品收购站的经营者。从源头抓起,让纳税人知晓不办理税务登记和不开具发票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知晓相关法律法规对于逃避税行为的处罚规定,指导帮助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正确开具发票,及时准确核算和缴纳税款。

  利用税收信息系统,加强对风险纳税人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增加废旧物资行业管理跨区域协作事项,加强异常企业人员名单和信息情报交换,传输未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涉税信息,进一步堵塞征管漏洞。一地税务部门如发现未办理税务登记的异地纳税人在本辖区发生涉税行为,将涉税信息进行归集后,向异地纳税人所在地税务部门发函请求协助,查明该纳税人相关涉税事宜,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开具发票等相关情况,加强对风险纳税人的管理。

  推进“以数治税”,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废品收购站所在地基层税务部门可采取人机结合的方式,利用税收大数据,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并定期开展实地巡查,加强对风险纳税人的监管,变被动为主动。

  立足联合办公制度,提升管理成效。目前,多地建立了由地方政府领导牵头,公安、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参加的联合办公制度,应立足该制度,及时反映处理税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依法查处涉税违法行为,必要时移送至司法部门。

  做好纳税服务,严格落实优惠政策。对于守法经营的废旧物资加工企业、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应做好纳税服务工作,满足纳税人正常经营需要。严格落实再生资源税收优惠政策和增值税优惠政策,应征尽征、应免尽免、应退尽退,为利废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完善税收法律法规,提高违法违规成本。针对一些恶意未开具发票的行为,建议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适当提高处罚标准,震慑违法者。

  (作者单位:宁波诺丁汉大学)

热门推荐
资管公司是否属于“金融机构”
实务中,一些大中型企业会向金融机构借入资金,提供给集团内下属公司使用,并打算享受统借统还免征增值税优惠。在此过程中,资金来源成为决定其能否顺畅享受免税优惠的关键因素之一,值得企业关注。
RCEP生效对中国法律服务业开放的影响
2021年11月2日,在RCEP签署近1年后,东盟秘书处通知,已有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东盟六国及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4个非东盟成员国提交核准书,满足公约生效条件,RCEP于2022年1月1日生效。
注意!计提折旧起始期税会规定有差异
笔者在征管工作中发现,对于固定资产的税会差异,企业一般都比较关注计税基础、折旧年限等,往往忽视了计提折旧的起始期差异
企业所得税12项费用扣除比例,一文捋清
最近有很多小伙伴咨询企业所得税各项费用扣除比例的问题,尤其是几项特殊行业的扣除比例总是容易出错。为此,小编精心整理了企业所得税12项费用税前扣除比例的相关知识点,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
租赁会计模型变化影响企业纳税事项
笔者结合上市公司案例,分析租赁会计模型变化对企业涉税事项的影响,为上市公司做好租赁业务税务处理提供参考。​
如何确定佣金税前扣除限额基数?注意几个关键点
如何确定佣金税前扣除限额基数?
© 2002-2021 Taxrefund.com.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