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财税动态
分享
心存侥幸必将“不幸” 切勿触碰法律红线
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徐沙浓

11月13日,吉林、湖北、上海、宁波、大连税务部门曝光5起涉税违法典型案件,再次传递出税务部门以铁的决心、硬的手段,常态化打击涉税违法行为、维护法治公平税收环境的坚定态度,持续营造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

  11月13日,吉林、湖北、上海、宁波、大连税务部门曝光5起涉税违法典型案件,再次传递出税务部门以铁的决心、硬的手段,常态化打击涉税违法行为、维护法治公平税收环境的坚定态度,持续营造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

  仔细梳理不难发现,此次曝光的5起案件类型多样。既有网络主播偷逃税案件,又涉及利用多项税费优惠政策虚开发票、骗取出口退税案件;既打击偷税、骗税的不法企业,又处罚未依法办理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个人;既有涉税违法案件,也有税务内部人员违法违纪案件。这有力释放“骗税必严打、违法必严惩”的鲜明信号,也体现出多部门联合执法、联合打击,为规范行业税收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所作出的努力。

  税法遵从,不是一场儿戏,没有空子可钻。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作为一种新业态,发展迅速。自2021年首次曝光网络主播偷逃税案以来,税务部门已连续曝光多起网络主播偷逃税案件,仅今年就公布了7起。在税务部门持续公布典型案件下,这些人还敢以身试法、铤而走险,只能自毁前程。网络主播自带流量,一言一行不仅仅代表个人,而且被赋予了更多社会责任。此次税务部门公布网络主播偷逃税案件,再次警示,税法权威不容侵犯,无论名气大小、流量高低,每个人都必须树立依法诚信纳税理念,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自觉履行诚信纳税义务。如果一意孤行闯“线”踩“雷”,必将受到法律严惩。

  业内专家表示,近年来,税务部门持续加强文娱领域和网络直播行业税收监管,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严肃查处涉税违法行为,形成了依法打击网络主播偷逃税行为的高压态势,这不仅是对违法者的一种警示,也是为守法者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秩序,有利于推动相关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通报的宁波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查处的一起未依法办理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案件中,经税务部门多次提醒督促后,纳税人毛某仍连续四年未据实办理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最终被立案检查,再次为抱有侥幸心理的违法纳税人敲响了“警钟”。

  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法治公平的营商环境沃土。此次曝光的案件还涉及利用多项税费优惠政策虚开发票、虚开发票骗取出口退税等,充分体现了税务部门对各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精准打击、严惩不贷,也表明税务部门对各类享受税费优惠政策企业提供优质税费服务的同时,切实加强了税收监管。

  对各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的“狠”打击,不仅表现在“外打”,还表现在“内查”。在此次曝光的案件中,湖北一名税务人员对企业骗取出口退税失察失管被予以处分,再次彰显了税务部门坚持刀刃向内、严查内错的一贯态度,不仅是对存在偷逃税行为的企业、个人深挖细查,对案件中失职失责的税务人员,特别是对内外勾结、通同作弊的违纪违法行为同样予以严惩。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依法诚信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每个经营主体和公民在享受国家发展红利、政策“红包”的同时,都应严守法律,自觉履行诚信纳税义务,心存侥幸,必将“不幸”。


01.jpg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文章及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推荐

  • 2025年职业资格考试时间表定了,税务师考试时间为→

    2025年职业资格考试时间表定了,税务师考试时间为→

  • 企业海外用工如何识别和防范合规风险

    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着层出不穷的难题。如何应对海外用工风险,成为企业成功出海运营的关键因素之一。

  • 税务合规:不同发展阶段侧重点有别

    近日,记者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获悉,2024年1月—11月,全国27个省份和城市陆续发布公告,累计取消3851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

  • 欧盟改革跨境投资预扣税制度

    近日,欧盟理事会通过《更快和更安全的额外预扣税减免指令》(FASTER),该指令旨在改革欧盟成员国预扣税减免程序,欧盟理事会要求欧盟成员国必须在2028年12月31日之前将该指令转化为国家法律,并从2030年1月1日起生效执行。

  • 9个年度热词,标注税收“大事小情”

    年度热词,反映时代面貌,勾勒大事小情。

  • 中证协发布“两融业务示范文件“:对大额融券设更严准入机制,防范绕标套现

    12月31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下称“中证协”)表示,为规范和指导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客户交易行为管理工作,促进融资融券业务的健康发展,形成了《证券业务示范实践第5号—融资融券客户交易行为管理》(下称“《示范实践》”),供各证券公司参考借鉴。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4
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第四季度内新购置设备税前扣除
5
税务总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策11个问答
6
财政部就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7号征意见
7
重大利好!30多国启用“人民币”结算,你知道都是哪些国家吗?
8
全国税务系统贯彻落实《意见》开局良好成效初显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文章
1
边境小额贸易,你真的了解吗?(文末附边境小额贸易便捷退税方案)
2
5月1日起,部分钢铁产品调整关税及取消出口退税
3
两办印发《意见》,勾画税收征管改革蓝图!
心存侥幸必将“不幸” 切勿触碰法律红线
中国税务报
11月13日,吉林、湖北、上海、宁波、大连税务部门曝光5起涉税违法典型案件,再次传递出税务部门以铁的决心、硬的手段,常态化打击涉税违法行为、维护法治公平税收环境的坚定态度,持续营造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
 

  11月13日,吉林、湖北、上海、宁波、大连税务部门曝光5起涉税违法典型案件,再次传递出税务部门以铁的决心、硬的手段,常态化打击涉税违法行为、维护法治公平税收环境的坚定态度,持续营造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

  仔细梳理不难发现,此次曝光的5起案件类型多样。既有网络主播偷逃税案件,又涉及利用多项税费优惠政策虚开发票、骗取出口退税案件;既打击偷税、骗税的不法企业,又处罚未依法办理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个人;既有涉税违法案件,也有税务内部人员违法违纪案件。这有力释放“骗税必严打、违法必严惩”的鲜明信号,也体现出多部门联合执法、联合打击,为规范行业税收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所作出的努力。

  税法遵从,不是一场儿戏,没有空子可钻。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作为一种新业态,发展迅速。自2021年首次曝光网络主播偷逃税案以来,税务部门已连续曝光多起网络主播偷逃税案件,仅今年就公布了7起。在税务部门持续公布典型案件下,这些人还敢以身试法、铤而走险,只能自毁前程。网络主播自带流量,一言一行不仅仅代表个人,而且被赋予了更多社会责任。此次税务部门公布网络主播偷逃税案件,再次警示,税法权威不容侵犯,无论名气大小、流量高低,每个人都必须树立依法诚信纳税理念,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自觉履行诚信纳税义务。如果一意孤行闯“线”踩“雷”,必将受到法律严惩。

  业内专家表示,近年来,税务部门持续加强文娱领域和网络直播行业税收监管,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严肃查处涉税违法行为,形成了依法打击网络主播偷逃税行为的高压态势,这不仅是对违法者的一种警示,也是为守法者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秩序,有利于推动相关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通报的宁波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查处的一起未依法办理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案件中,经税务部门多次提醒督促后,纳税人毛某仍连续四年未据实办理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最终被立案检查,再次为抱有侥幸心理的违法纳税人敲响了“警钟”。

  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法治公平的营商环境沃土。此次曝光的案件还涉及利用多项税费优惠政策虚开发票、虚开发票骗取出口退税等,充分体现了税务部门对各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精准打击、严惩不贷,也表明税务部门对各类享受税费优惠政策企业提供优质税费服务的同时,切实加强了税收监管。

  对各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的“狠”打击,不仅表现在“外打”,还表现在“内查”。在此次曝光的案件中,湖北一名税务人员对企业骗取出口退税失察失管被予以处分,再次彰显了税务部门坚持刀刃向内、严查内错的一贯态度,不仅是对存在偷逃税行为的企业、个人深挖细查,对案件中失职失责的税务人员,特别是对内外勾结、通同作弊的违纪违法行为同样予以严惩。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依法诚信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每个经营主体和公民在享受国家发展红利、政策“红包”的同时,都应严守法律,自觉履行诚信纳税义务,心存侥幸,必将“不幸”。


01.jpg

热门推荐
2025年职业资格考试时间表定了,税务师考试时间为→
2025年职业资格考试时间表定了,税务师考试时间为→
企业海外用工如何识别和防范合规风险
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着层出不穷的难题。如何应对海外用工风险,成为企业成功出海运营的关键因素之一。
税务合规:不同发展阶段侧重点有别
近日,记者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获悉,2024年1月—11月,全国27个省份和城市陆续发布公告,累计取消3851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
欧盟改革跨境投资预扣税制度
近日,欧盟理事会通过《更快和更安全的额外预扣税减免指令》(FASTER),该指令旨在改革欧盟成员国预扣税减免程序,欧盟理事会要求欧盟成员国必须在2028年12月31日之前将该指令转化为国家法律,并从2030年1月1日起生效执行。
9个年度热词,标注税收“大事小情”
年度热词,反映时代面貌,勾勒大事小情。
中证协发布“两融业务示范文件“:对大额融券设更严准入机制,防范绕标套现
12月31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下称“中证协”)表示,为规范和指导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客户交易行为管理工作,促进融资融券业务的健康发展,形成了《证券业务示范实践第5号—融资融券客户交易行为管理》(下称“《示范实践》”),供各证券公司参考借鉴。
© 2002-2021 Taxrefund.com.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