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习近平总书记曾用这样一则比喻,形象说明营商环境的重要性。近年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在国家税务总局和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聚焦提升纳税指标,以市情税情…
“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习近平总书记曾用这样一则比喻,形象说明营商环境的重要性。近年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在国家税务总局和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聚焦提升纳税指标,以市情税情为立足点,以一体谋划为着力点,以数字创新为支撑点,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实现全市税收营商环境大幅改善,并努力形成税收营商环境优化的重庆经验。
聚焦一体统筹谋划,在把准市情税情中明确思路方法
坚持等高对接。全面对标世界银行评价指标和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认真借鉴北京、上海等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找短板找差距,缺什么补什么,短什么改什么,提升工作谋划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纵合横通。纵向上,积极争取税务总局的指导支持,充分发挥重庆作为直辖市的扁平化体制管理优势,形成“市级统筹——区县落实”的联动机制。横向上,建立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市领导牵头负责的协调推进机制,健全税务、发改、财政、人社、医保、人行等部门的常态化沟通机制,一体化推动落实。
坚持改革创新。围绕减环节、压时间、提效率、降成本,深度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加强探索创新,不断催生和完善管理服务的新模式、新流程,持续提升税收治理效能。
坚持需求导向。以增进办税缴费便利、优化办税缴费体验为着力点,把纳税人缴费人的满意度、获得感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
聚焦纳税指标优化,在强化科技创新中促进减负增效
办税时间更短。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创新推出全程电子退库系统、“一表集成”系统、财税数据一体接入等,打破人工操作传统模式,大幅压减办税缴费时间。依托电子税务局大力推行“非接触式”办税缴费,214项涉税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在这些事项的办理总量中,网上办理率达到93%,让市场主体“多走网路、少跑马路”。在全国率先推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点即报”智能服务系统,系统自动填写申报数据,纳税人只需登录确认信息无误后就能“一键申报”,申报时间压缩至1分钟左右,被国务院办公厅作为服务自贸试验区创新举措在全国推广。
办税次数更少。通过整合资源、集成系统、拓展渠道等方式,最大限度将各类涉税事项化零为整,实现从多事多办向多事一办转变。将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10个税种的纳税申报表合并为1张,实现一次填写、一次申报,填报数据项减少204项,按照世界银行评价方式年度纳税次数减少到4次。创新推出川渝经营企业跨区域电子缴税,避免纳税人“两地跑”,税务总局正在全国税务部门推广这一做法。
办税流程更优。通过优化流程设计、完善业务制度、前移征管事项等措施,推动业务流程“化繁为简”,进一步减少资料报送、简化办理流程,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次性办结”,持续提升办税缴费便利度。全面推行“全市通办”,纳税人缴费人日常涉及的98项业务在全市所有办税服务厅均可办理。推出存量房屋登记交易税收“一窗办理、即办即取”举措,实现纳税人“只跑一次大厅、只到一个窗口、只提供一份资料”即可办完不动产交易、缴税、登记全部手续。
税费负担更轻。不折不扣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在依法依规和权限范围内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切实减轻市场主体税费负担,助力企业渡过难关、更好发展。
聚焦市场主体活力,在优化数据运用中拓展服务维度
把准涉税需求。充分运用大数据,对纳税人缴费人涉税需求、办税频次等开展分析,建立常态化、个性化服务机制,辅导纳税人缴费人及时享受优惠、增强服务体验。比如,通过比对税收数据和申报数据,扫描识别优惠政策“应享受未享受”问题,向纳税人及时推送办理提示。
解决企业难题。通过税收数据比对分析,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发展壮大。疫情防控期间,通过税收数据搭桥,帮助困难企业解决原材料供应不畅、上下游产销脱节等痛点堵点问题。加强税务部门与金融银行机构的信用评估数据对接,比如在深化“税银互动”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贷款全程线上办理,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5年~2020年累计为近30万纳税人授信648亿元。
打击违法违规。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利剑作用,依托大数据分析,创新信息化战法,实现精准制导、精确打击,税务稽查选案准确率达95%以上,严厉打击涉税违法,形成有力震慑,为市场主体营造更加公平法治高效的经济税收秩序。
聚焦一流营商环境,在深化“放管服”中实现持续提升
深化简政放权。将持续优化企业开办,实现开办事项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领取”、材料“一次提交”、全流程“一日办结”。完善企业退出机制,优化企业注销“一网通”平台功能,简化程序、精简材料,降低企业退出成本。拓宽征管事项前移范围,让更多涉税业务前台即来即办、快办即走。精简享受优惠政策办理流程和手续,推动更多税收优惠由事前备案转为事后备查。进一步规范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统一制定川渝两地“首违不罚”事项清单,压缩自由裁量空间。
探索精准监管。探索试点动态“信用+风险”新型监管机制,完善信用评价和风险评估指标模型,动态融合《税收征管操作规范》,重构业务设计,再造征管系统流程。优化基础税源管理模式,改进实名信息采集验证流程,探索建立岗责规范动态更新机制,推动征纳互动平台建设。探索开展征管质量5C评价,实现5C监控评价与日常管理有机融合。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探索建立风险分析新机制,建立穿透式办税人员信用灰名单和企业风险灰名单。推动川渝一体化协同监管,便利纳税人办理更多跨区域涉税事宜。
完善精细服务。持续优化申报缴税,完善财产行为税合并纳税申报,升级环境保护税、车船税申报功能,推动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融入综合申报体系。简化办税事项,探索实现增值税纳税申报和留抵退税“报退合一”,进一步拓宽出口退税办理渠道、加快办理进度,推动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点即报”智能服务系统二期在今年三季度平稳上线。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探索实现区域一体化地区办税服务厅共管、12366共建、纳税信用共通等,持续优化跨省电子缴库模式。加强跨部门合作,与金融机构共同优化“税银互动”服务,与人社、医保部门合作简化社保缴费登记流程。服务重点企业发展,推动落实优化税收服务支持科技创新十二条措施,持续开展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为市场主体营造更优税收营商环境。
(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
重庆市税务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党委部署,聚焦税收改革发展新形势新挑战,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凝聚力量,奋力开拓推进新发展阶段税收现代化和服务重庆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习近平总书记曾用这样一则比喻,形象说明营商环境的重要性。近年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在国家税务总局和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聚焦提升纳税指标,以市情税情为立足点,以一体谋划为着力点,以数字创新为支撑点,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实现全市税收营商环境大幅改善,并努力形成税收营商环境优化的重庆经验。
聚焦一体统筹谋划,在把准市情税情中明确思路方法
坚持等高对接。全面对标世界银行评价指标和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认真借鉴北京、上海等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找短板找差距,缺什么补什么,短什么改什么,提升工作谋划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纵合横通。纵向上,积极争取税务总局的指导支持,充分发挥重庆作为直辖市的扁平化体制管理优势,形成“市级统筹——区县落实”的联动机制。横向上,建立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市领导牵头负责的协调推进机制,健全税务、发改、财政、人社、医保、人行等部门的常态化沟通机制,一体化推动落实。
坚持改革创新。围绕减环节、压时间、提效率、降成本,深度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加强探索创新,不断催生和完善管理服务的新模式、新流程,持续提升税收治理效能。
坚持需求导向。以增进办税缴费便利、优化办税缴费体验为着力点,把纳税人缴费人的满意度、获得感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
聚焦纳税指标优化,在强化科技创新中促进减负增效
办税时间更短。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创新推出全程电子退库系统、“一表集成”系统、财税数据一体接入等,打破人工操作传统模式,大幅压减办税缴费时间。依托电子税务局大力推行“非接触式”办税缴费,214项涉税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在这些事项的办理总量中,网上办理率达到93%,让市场主体“多走网路、少跑马路”。在全国率先推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点即报”智能服务系统,系统自动填写申报数据,纳税人只需登录确认信息无误后就能“一键申报”,申报时间压缩至1分钟左右,被国务院办公厅作为服务自贸试验区创新举措在全国推广。
办税次数更少。通过整合资源、集成系统、拓展渠道等方式,最大限度将各类涉税事项化零为整,实现从多事多办向多事一办转变。将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10个税种的纳税申报表合并为1张,实现一次填写、一次申报,填报数据项减少204项,按照世界银行评价方式年度纳税次数减少到4次。创新推出川渝经营企业跨区域电子缴税,避免纳税人“两地跑”,税务总局正在全国税务部门推广这一做法。
办税流程更优。通过优化流程设计、完善业务制度、前移征管事项等措施,推动业务流程“化繁为简”,进一步减少资料报送、简化办理流程,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次性办结”,持续提升办税缴费便利度。全面推行“全市通办”,纳税人缴费人日常涉及的98项业务在全市所有办税服务厅均可办理。推出存量房屋登记交易税收“一窗办理、即办即取”举措,实现纳税人“只跑一次大厅、只到一个窗口、只提供一份资料”即可办完不动产交易、缴税、登记全部手续。
税费负担更轻。不折不扣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在依法依规和权限范围内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切实减轻市场主体税费负担,助力企业渡过难关、更好发展。
聚焦市场主体活力,在优化数据运用中拓展服务维度
把准涉税需求。充分运用大数据,对纳税人缴费人涉税需求、办税频次等开展分析,建立常态化、个性化服务机制,辅导纳税人缴费人及时享受优惠、增强服务体验。比如,通过比对税收数据和申报数据,扫描识别优惠政策“应享受未享受”问题,向纳税人及时推送办理提示。
解决企业难题。通过税收数据比对分析,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发展壮大。疫情防控期间,通过税收数据搭桥,帮助困难企业解决原材料供应不畅、上下游产销脱节等痛点堵点问题。加强税务部门与金融银行机构的信用评估数据对接,比如在深化“税银互动”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贷款全程线上办理,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5年~2020年累计为近30万纳税人授信648亿元。
打击违法违规。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利剑作用,依托大数据分析,创新信息化战法,实现精准制导、精确打击,税务稽查选案准确率达95%以上,严厉打击涉税违法,形成有力震慑,为市场主体营造更加公平法治高效的经济税收秩序。
聚焦一流营商环境,在深化“放管服”中实现持续提升
深化简政放权。将持续优化企业开办,实现开办事项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领取”、材料“一次提交”、全流程“一日办结”。完善企业退出机制,优化企业注销“一网通”平台功能,简化程序、精简材料,降低企业退出成本。拓宽征管事项前移范围,让更多涉税业务前台即来即办、快办即走。精简享受优惠政策办理流程和手续,推动更多税收优惠由事前备案转为事后备查。进一步规范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统一制定川渝两地“首违不罚”事项清单,压缩自由裁量空间。
探索精准监管。探索试点动态“信用+风险”新型监管机制,完善信用评价和风险评估指标模型,动态融合《税收征管操作规范》,重构业务设计,再造征管系统流程。优化基础税源管理模式,改进实名信息采集验证流程,探索建立岗责规范动态更新机制,推动征纳互动平台建设。探索开展征管质量5C评价,实现5C监控评价与日常管理有机融合。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探索建立风险分析新机制,建立穿透式办税人员信用灰名单和企业风险灰名单。推动川渝一体化协同监管,便利纳税人办理更多跨区域涉税事宜。
完善精细服务。持续优化申报缴税,完善财产行为税合并纳税申报,升级环境保护税、车船税申报功能,推动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融入综合申报体系。简化办税事项,探索实现增值税纳税申报和留抵退税“报退合一”,进一步拓宽出口退税办理渠道、加快办理进度,推动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点即报”智能服务系统二期在今年三季度平稳上线。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探索实现区域一体化地区办税服务厅共管、12366共建、纳税信用共通等,持续优化跨省电子缴库模式。加强跨部门合作,与金融机构共同优化“税银互动”服务,与人社、医保部门合作简化社保缴费登记流程。服务重点企业发展,推动落实优化税收服务支持科技创新十二条措施,持续开展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为市场主体营造更优税收营商环境。
(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