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财税干货
分享
以物抵债:债抵了税咋算?
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杨乾 何成栋 唐凤希

由于该方式涉及非货币性资产评估等复杂事项,相关企业需要关注税务处理问题。

  近日,上市公司荣盛发展发布公告,再次进行以物抵债。本次以物抵债涉及4处资产,资产类型涉及1处城镇住宅用地、2处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市场化商品房、1处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综合性商务酒店,抵债金额总计8.1亿元,涉及的三方分别为荣盛发展及其子公司、荣盛发展供应商、廊坊银行。公告表示,本次以物抵债事宜有利于公司债务的化解,促进公司经营与发展。实务中,有的上市公司会选择通过资源统筹,使用各类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以物抵债,以实现化解债务风险的目标。然而,由于该方式涉及非货币性资产评估等复杂事项,相关企业需要关注税务处理问题。

  以物抵债形成债务关系链

  债务人甲公司欠债权人乙上市公司120万元。乙上市公司作为债务人,欠债权人丙公司150万元,甲公司、乙上市公司与丙公司三方形成债务关系链。甲公司打算用其公允价值为100万元的房产A,抵偿给乙上市公司,丙公司表示可以接受房产A抵偿乙上市公司所欠债务。最终,甲公司、乙上市公司与丙公司三方约定:乙上市公司用其对甲公司的120万元应收债权,偿还所欠丙公司的150万元债务,由丙公司接受甲公司房产。

  根据民法典规定,债权人出让债权只需告知原始债务人,且并不需要其同意。同时,由于债权转让链条可能很长,不具备逐级与原始债务人签订合同的条件,故上述案例中乙上市公司和丙公司签订债权流转协议,由债权人丙公司和初始债务人甲公司进行资产交易。

  企业所得税处理

  在以物抵债交易中,企业所得税处理存在一定复杂性。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规定,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形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书面协议或者法院裁定书,对债务人的债务作出让步的事项。故而,甲公司、乙上市公司与丙公司三方的交易,在债务人甲公司、乙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应被认定为债务重组。

  上述债务重组的税务处理,可分为一般性税务处理及特殊性税务处理。在一般性税务处理时,以非货币资产清偿债务,应当分解为转让相关非货币性资产以及按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清偿债务两项业务,并确认相关资产的所得或损失。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债务人应当按照支付的债务清偿额低于债务计税基础的差额,确认债务重组所得;债权人则应当按照收到的债务清偿额低于债权计税基础的差额,确认债务重组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债权人在税前扣除其损失时,需遵循《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相关规定,若交易属于债务重组,债权人应提供债务重组协议及其债务人重组收益纳税情况说明。

  案例中,甲公司在债务重组中以100万元的房产偿还了120万元债务,应当确认销售房产收入100万元,同时确认债务重组所得20万元;乙上市公司在债务重组中以120万元的债权偿还了150万元债务,应当确认债务重组所得30万元;丙公司在债务重组中以150万元的债权换取了120万元的债权,应当确认债务重组损失30万元,继而又以120万元的债权换取了100万元的房产,应当确认债务重组损失20万元,合计确认债务重组损失50万元。此外,丙公司取得房产的计税基础为100万元,应按照购买100万元房产缴纳相关税费。

  对于特殊性税务处理,财税〔2009〕59号文件明确,企业债务重组确认的应纳税所得额占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50%以上,可以在5个纳税年度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在债务重组中,债务人虽名义上获得利润,但实际上并未产生对应的现金流,因此企业可通过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将本应在当年确认的所得分摊至5年分期确认,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假设本案例符合适用债务重组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条件,当甲公司、乙上市公司与丙公司债务重组确认的应纳税所得额占当年应纳税所得额50%以上时,甲公司的20万元债务重组所得和乙上市公司的30万元债务重组所得,可以在5个纳税年度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其他税种处理

  除了企业所得税外,以物抵债还涉及增值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契税等税种的处理。

  增值税方面,根据增值税相关政策规定,债权转让不属于金融商品转让的范畴。乙上市公司转让其对甲公司的120万元债权,无须按照金融商品转让缴纳增值税。同时,由于本次交易中乙上市公司的债权转让也不属于贷款服务范畴,不涉及贷款服务取得的利息收入,也不需要按照贷款服务缴纳增值税。但对于甲公司而言,其用房产抵债,构成有偿转让不动产使用权,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需要依法计算缴纳增值税。

  印花税方面,根据印花税法规定,债权转让合同不属于应税产权转移书据,亦不构成应税合同中的借款合同,不在规定的征税范围之内,因此乙上市公司与丙公司之间签订的债权流转协议,无须缴纳印花税。甲公司涉及用房产抵债,相应协议会被界定为房产转移书据,甲公司需要按照产权转移书据缴纳印花税。

  土地增值税方面,根据土地增值税相关政策规定,以房抵债属于有偿转让房地产行为,应视同销售,甲公司应以房产的公允价值(通常为评估价或市场价)作为应税收入,计算缴纳土地增值税。

  契税方面,本案中债务重组的结果是甲公司以公允价值100万元的房产偿还丙公司120万元的债务。如果合同中明确了房产的公允交易价格和重组收益,那么契税的计税依据应按照房产的公允交易价格计算,丙公司作为承受方,应以100万元作为契税的计税依据;如果合同中未进行区分,契税的计税依据应按照债务金额全额计算,丙公司作为承受方,需以120万元作为契税的计税依据。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财资产运营有限公司)


税率查询.png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文章及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推荐

  • 留抵退税新政:对象、条件、方法、选择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纳税人,与2019年3月31日期末留抵税额相比,申请退税前连续六个月(按季纳税的,连续两个季度,下同)期末新增加留抵税额均大于零,且第六个月(按季纳税的,第二季度,下同)期末新增加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的,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第六个月期末新增…

  • 申报阶段,做好“表”上功夫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优化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5年第1号)对部分申报表单及填报说明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 外企遇复杂跨境税务问题可申请事前询复

    对于外资企业来说,在开展跨境投资经营活动的过程中,税收政策适用问题是其关注的重点之一。

  • 增强消费税申报自动算税功能

    优化纳税申报管理能够前后延展带动登记、发票、征收、注销等全流程管理的强化。近年来,税务部门不断优化消费税纳税申报工作,促进提升纳税申报质量。

  • 完善所得税政策,赋能医养结合服务行业

    发展医养结合产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还需在引进社会资本、加速折旧、公益捐赠等所得税政策方面持续发力,构建多税协同的政策支持体系,以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使老年人享有更高质量、更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 强化数据分析 防范申报风险

    纳税申报是申报主体履行其法定义务的必然要求,是税务部门核实和监管纳税主体法定义务履行情况的重要依据。

热门文章
1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相关79个办税问答(上)
2
出口退税热点问题解答
3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相关55个办税问答【上】
4
对构建“税费皆重”格局的思考
5
货物贸易外汇业务政策问答(一)
6
数字经济税收“双支柱”问答:支柱二GloBE规则十五问
7
财产和行为税合并申报——环保税申报事项与问题解答
8
2022年第四季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关注这些新变化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文章
1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相关79个办税问答(上)
2
出口退税热点问题解答
3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相关55个办税问答【上】
以物抵债:债抵了税咋算?
中国税务报
由于该方式涉及非货币性资产评估等复杂事项,相关企业需要关注税务处理问题。
 

  近日,上市公司荣盛发展发布公告,再次进行以物抵债。本次以物抵债涉及4处资产,资产类型涉及1处城镇住宅用地、2处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市场化商品房、1处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综合性商务酒店,抵债金额总计8.1亿元,涉及的三方分别为荣盛发展及其子公司、荣盛发展供应商、廊坊银行。公告表示,本次以物抵债事宜有利于公司债务的化解,促进公司经营与发展。实务中,有的上市公司会选择通过资源统筹,使用各类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以物抵债,以实现化解债务风险的目标。然而,由于该方式涉及非货币性资产评估等复杂事项,相关企业需要关注税务处理问题。

  以物抵债形成债务关系链

  债务人甲公司欠债权人乙上市公司120万元。乙上市公司作为债务人,欠债权人丙公司150万元,甲公司、乙上市公司与丙公司三方形成债务关系链。甲公司打算用其公允价值为100万元的房产A,抵偿给乙上市公司,丙公司表示可以接受房产A抵偿乙上市公司所欠债务。最终,甲公司、乙上市公司与丙公司三方约定:乙上市公司用其对甲公司的120万元应收债权,偿还所欠丙公司的150万元债务,由丙公司接受甲公司房产。

  根据民法典规定,债权人出让债权只需告知原始债务人,且并不需要其同意。同时,由于债权转让链条可能很长,不具备逐级与原始债务人签订合同的条件,故上述案例中乙上市公司和丙公司签订债权流转协议,由债权人丙公司和初始债务人甲公司进行资产交易。

  企业所得税处理

  在以物抵债交易中,企业所得税处理存在一定复杂性。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规定,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形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书面协议或者法院裁定书,对债务人的债务作出让步的事项。故而,甲公司、乙上市公司与丙公司三方的交易,在债务人甲公司、乙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应被认定为债务重组。

  上述债务重组的税务处理,可分为一般性税务处理及特殊性税务处理。在一般性税务处理时,以非货币资产清偿债务,应当分解为转让相关非货币性资产以及按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清偿债务两项业务,并确认相关资产的所得或损失。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债务人应当按照支付的债务清偿额低于债务计税基础的差额,确认债务重组所得;债权人则应当按照收到的债务清偿额低于债权计税基础的差额,确认债务重组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债权人在税前扣除其损失时,需遵循《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相关规定,若交易属于债务重组,债权人应提供债务重组协议及其债务人重组收益纳税情况说明。

  案例中,甲公司在债务重组中以100万元的房产偿还了120万元债务,应当确认销售房产收入100万元,同时确认债务重组所得20万元;乙上市公司在债务重组中以120万元的债权偿还了150万元债务,应当确认债务重组所得30万元;丙公司在债务重组中以150万元的债权换取了120万元的债权,应当确认债务重组损失30万元,继而又以120万元的债权换取了100万元的房产,应当确认债务重组损失20万元,合计确认债务重组损失50万元。此外,丙公司取得房产的计税基础为100万元,应按照购买100万元房产缴纳相关税费。

  对于特殊性税务处理,财税〔2009〕59号文件明确,企业债务重组确认的应纳税所得额占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50%以上,可以在5个纳税年度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在债务重组中,债务人虽名义上获得利润,但实际上并未产生对应的现金流,因此企业可通过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将本应在当年确认的所得分摊至5年分期确认,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假设本案例符合适用债务重组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条件,当甲公司、乙上市公司与丙公司债务重组确认的应纳税所得额占当年应纳税所得额50%以上时,甲公司的20万元债务重组所得和乙上市公司的30万元债务重组所得,可以在5个纳税年度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其他税种处理

  除了企业所得税外,以物抵债还涉及增值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契税等税种的处理。

  增值税方面,根据增值税相关政策规定,债权转让不属于金融商品转让的范畴。乙上市公司转让其对甲公司的120万元债权,无须按照金融商品转让缴纳增值税。同时,由于本次交易中乙上市公司的债权转让也不属于贷款服务范畴,不涉及贷款服务取得的利息收入,也不需要按照贷款服务缴纳增值税。但对于甲公司而言,其用房产抵债,构成有偿转让不动产使用权,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需要依法计算缴纳增值税。

  印花税方面,根据印花税法规定,债权转让合同不属于应税产权转移书据,亦不构成应税合同中的借款合同,不在规定的征税范围之内,因此乙上市公司与丙公司之间签订的债权流转协议,无须缴纳印花税。甲公司涉及用房产抵债,相应协议会被界定为房产转移书据,甲公司需要按照产权转移书据缴纳印花税。

  土地增值税方面,根据土地增值税相关政策规定,以房抵债属于有偿转让房地产行为,应视同销售,甲公司应以房产的公允价值(通常为评估价或市场价)作为应税收入,计算缴纳土地增值税。

  契税方面,本案中债务重组的结果是甲公司以公允价值100万元的房产偿还丙公司120万元的债务。如果合同中明确了房产的公允交易价格和重组收益,那么契税的计税依据应按照房产的公允交易价格计算,丙公司作为承受方,应以100万元作为契税的计税依据;如果合同中未进行区分,契税的计税依据应按照债务金额全额计算,丙公司作为承受方,需以120万元作为契税的计税依据。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财资产运营有限公司)


税率查询.png

热门推荐
留抵退税新政:对象、条件、方法、选择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纳税人,与2019年3月31日期末留抵税额相比,申请退税前连续六个月(按季纳税的,连续两个季度,下同)期末新增加留抵税额均大于零,且第六个月(按季纳税的,第二季度,下同)期末新增加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的,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第六个月期末新增…
申报阶段,做好“表”上功夫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优化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5年第1号)对部分申报表单及填报说明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外企遇复杂跨境税务问题可申请事前询复
对于外资企业来说,在开展跨境投资经营活动的过程中,税收政策适用问题是其关注的重点之一。
增强消费税申报自动算税功能
优化纳税申报管理能够前后延展带动登记、发票、征收、注销等全流程管理的强化。近年来,税务部门不断优化消费税纳税申报工作,促进提升纳税申报质量。
完善所得税政策,赋能医养结合服务行业
发展医养结合产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还需在引进社会资本、加速折旧、公益捐赠等所得税政策方面持续发力,构建多税协同的政策支持体系,以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使老年人享有更高质量、更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强化数据分析 防范申报风险
纳税申报是申报主体履行其法定义务的必然要求,是税务部门核实和监管纳税主体法定义务履行情况的重要依据。
© 2002-2021 Taxrefund.com.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