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财税干货
分享
合规享受研发费用税收优惠应把准关键点
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黄健

随着2024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完成,相关工作进入后续管理阶段,其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享受是后续审核发现问题较多的一个优惠项目。

  回音壁

  随着2024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完成,相关工作进入后续管理阶段,其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享受是后续审核发现问题较多的一个优惠项目。

  2025年5月20日《中国税务报》B1版刊登了两篇违规骗享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的案例,引起企业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要合规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企业应牢牢把握“精准界定研发活动、规范管理与核算、合规申报与备查”这三个关键点,做齐、做好、做实资料归集与核算。

  根据规定,符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研发活动,是指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工艺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性活动。这是享受优惠的前置条件。具体来说,研发活动应具备以下三大特征。

  一是有明确的创新目标。须从“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标准”六个维度衡量。例如,研发活动是否要探索以前未发现的现象或关系?是否在一定范围内要突破现有技术瓶颈?成果是否不可预期?如果回答“是”,表明这个研发活动具备明确的创新目标。

  二是研发系统的组织形式。一般来说,研发活动应以项目或课题方式组织,围绕既定目标确定人员、资金、物资等资源的配置,经过立项、实施、结题等研发活动过程,边界清晰且可度量。

  三是研发活动的结果不能完全事先预期。研发活动须经过反复试验、测试,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存在失败风险。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研发活动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明确列举了七类活动(如产品常规升级、科研成果直接应用等)及六大行业(烟草制造、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发生的研发活动产生的研发费用不能享受加计扣除。除此之外的研发活动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享受优惠政策。

  以研发费用占比为条件的其他税收优惠项目,如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与集成电路企业等,其研发活动定义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基本一致,因此精准区分研发活动对合规享受税收优惠至关重要。

  在报纸刊登的《揭开研发费用“打水漂”背后的偷税玄机》案例中,涉案企业虚构研发项目,其自认为的创新点是“主要是在传统配料表的基础上添加不同剂量的减水剂”,减水剂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外加剂,属于市场上已经成熟、普遍的产品,并非自行研发的新型减水剂,且连续登记的两个研发项目内容高度相似、时间首尾相接,年均投入超200万元却无任何研究成果,甚至连阶段性报告或结题报告都没有,证据面前企业无法作出合理解释,最后承认通过虚构研发项目骗享税收优惠、逃税,因此发生的所谓研发费用就不得加计扣除。

  企业研发活动应以研发项目为核心,实行立项、实施到结题等研发活动全流程管理,建立制度保障各环节数据流转。在《“不知所踪”的黄金研发投入》案例中,涉案企业在“研发费用—直接材料”列支8000余万元黄金,却没有对应成品产出或废料回收记录,以“黄金提纯损耗”原因搪塞。稽查局多方取证确认涉案企业存在虚列黄金材料支出、违规享受优惠等事实,企业终究难逃法律惩处。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申报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企业所得税季度预缴申报期,每年的第二季度、第三季度预缴申报时即可申报享受;第二个阶段是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这个阶段的申报包含所属年度的预缴期申报数据以及符合条件但未预缴申报的研发支出。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申报享受按照“真实发生、自行判别、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方式办理,企业承担计算、申报及资料归集的主体责任。企业所得税优惠享受留存备查资料的整理与保管至关重要,留存备查资料既是企业自行判断申报享受的依据,也是税务机关稽查或后续审核判断是否合规的主要证据。这部分资料应自享受优惠当年汇算清缴期结束次日起保留10年。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桐乡市税务局)


税率查询.png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文章及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推荐

  • 留抵退税新政:对象、条件、方法、选择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纳税人,与2019年3月31日期末留抵税额相比,申请退税前连续六个月(按季纳税的,连续两个季度,下同)期末新增加留抵税额均大于零,且第六个月(按季纳税的,第二季度,下同)期末新增加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的,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第六个月期末新增…

  • 申报阶段,做好“表”上功夫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优化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5年第1号)对部分申报表单及填报说明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 外企遇复杂跨境税务问题可申请事前询复

    对于外资企业来说,在开展跨境投资经营活动的过程中,税收政策适用问题是其关注的重点之一。

  • 增强消费税申报自动算税功能

    优化纳税申报管理能够前后延展带动登记、发票、征收、注销等全流程管理的强化。近年来,税务部门不断优化消费税纳税申报工作,促进提升纳税申报质量。

  • 完善所得税政策,赋能医养结合服务行业

    发展医养结合产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还需在引进社会资本、加速折旧、公益捐赠等所得税政策方面持续发力,构建多税协同的政策支持体系,以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使老年人享有更高质量、更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 强化数据分析 防范申报风险

    纳税申报是申报主体履行其法定义务的必然要求,是税务部门核实和监管纳税主体法定义务履行情况的重要依据。

热门文章
1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相关79个办税问答(上)
2
出口退税热点问题解答
3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相关55个办税问答【上】
4
对构建“税费皆重”格局的思考
5
货物贸易外汇业务政策问答(一)
6
数字经济税收“双支柱”问答:支柱二GloBE规则十五问
7
财产和行为税合并申报——环保税申报事项与问题解答
8
2022年第四季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关注这些新变化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文章
1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相关79个办税问答(上)
2
出口退税热点问题解答
3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相关55个办税问答【上】
合规享受研发费用税收优惠应把准关键点
中国税务报
随着2024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完成,相关工作进入后续管理阶段,其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享受是后续审核发现问题较多的一个优惠项目。
 

  回音壁

  随着2024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完成,相关工作进入后续管理阶段,其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享受是后续审核发现问题较多的一个优惠项目。

  2025年5月20日《中国税务报》B1版刊登了两篇违规骗享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的案例,引起企业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要合规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企业应牢牢把握“精准界定研发活动、规范管理与核算、合规申报与备查”这三个关键点,做齐、做好、做实资料归集与核算。

  根据规定,符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研发活动,是指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工艺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性活动。这是享受优惠的前置条件。具体来说,研发活动应具备以下三大特征。

  一是有明确的创新目标。须从“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标准”六个维度衡量。例如,研发活动是否要探索以前未发现的现象或关系?是否在一定范围内要突破现有技术瓶颈?成果是否不可预期?如果回答“是”,表明这个研发活动具备明确的创新目标。

  二是研发系统的组织形式。一般来说,研发活动应以项目或课题方式组织,围绕既定目标确定人员、资金、物资等资源的配置,经过立项、实施、结题等研发活动过程,边界清晰且可度量。

  三是研发活动的结果不能完全事先预期。研发活动须经过反复试验、测试,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存在失败风险。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研发活动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明确列举了七类活动(如产品常规升级、科研成果直接应用等)及六大行业(烟草制造、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发生的研发活动产生的研发费用不能享受加计扣除。除此之外的研发活动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享受优惠政策。

  以研发费用占比为条件的其他税收优惠项目,如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与集成电路企业等,其研发活动定义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基本一致,因此精准区分研发活动对合规享受税收优惠至关重要。

  在报纸刊登的《揭开研发费用“打水漂”背后的偷税玄机》案例中,涉案企业虚构研发项目,其自认为的创新点是“主要是在传统配料表的基础上添加不同剂量的减水剂”,减水剂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外加剂,属于市场上已经成熟、普遍的产品,并非自行研发的新型减水剂,且连续登记的两个研发项目内容高度相似、时间首尾相接,年均投入超200万元却无任何研究成果,甚至连阶段性报告或结题报告都没有,证据面前企业无法作出合理解释,最后承认通过虚构研发项目骗享税收优惠、逃税,因此发生的所谓研发费用就不得加计扣除。

  企业研发活动应以研发项目为核心,实行立项、实施到结题等研发活动全流程管理,建立制度保障各环节数据流转。在《“不知所踪”的黄金研发投入》案例中,涉案企业在“研发费用—直接材料”列支8000余万元黄金,却没有对应成品产出或废料回收记录,以“黄金提纯损耗”原因搪塞。稽查局多方取证确认涉案企业存在虚列黄金材料支出、违规享受优惠等事实,企业终究难逃法律惩处。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申报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企业所得税季度预缴申报期,每年的第二季度、第三季度预缴申报时即可申报享受;第二个阶段是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这个阶段的申报包含所属年度的预缴期申报数据以及符合条件但未预缴申报的研发支出。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申报享受按照“真实发生、自行判别、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方式办理,企业承担计算、申报及资料归集的主体责任。企业所得税优惠享受留存备查资料的整理与保管至关重要,留存备查资料既是企业自行判断申报享受的依据,也是税务机关稽查或后续审核判断是否合规的主要证据。这部分资料应自享受优惠当年汇算清缴期结束次日起保留10年。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桐乡市税务局)


税率查询.png

热门推荐
留抵退税新政:对象、条件、方法、选择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纳税人,与2019年3月31日期末留抵税额相比,申请退税前连续六个月(按季纳税的,连续两个季度,下同)期末新增加留抵税额均大于零,且第六个月(按季纳税的,第二季度,下同)期末新增加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的,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第六个月期末新增…
申报阶段,做好“表”上功夫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优化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5年第1号)对部分申报表单及填报说明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外企遇复杂跨境税务问题可申请事前询复
对于外资企业来说,在开展跨境投资经营活动的过程中,税收政策适用问题是其关注的重点之一。
增强消费税申报自动算税功能
优化纳税申报管理能够前后延展带动登记、发票、征收、注销等全流程管理的强化。近年来,税务部门不断优化消费税纳税申报工作,促进提升纳税申报质量。
完善所得税政策,赋能医养结合服务行业
发展医养结合产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还需在引进社会资本、加速折旧、公益捐赠等所得税政策方面持续发力,构建多税协同的政策支持体系,以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使老年人享有更高质量、更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强化数据分析 防范申报风险
纳税申报是申报主体履行其法定义务的必然要求,是税务部门核实和监管纳税主体法定义务履行情况的重要依据。
© 2002-2021 Taxrefund.com.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