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市地处我国西部边陲,是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内外循环的重要结合点。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市地处我国西部边陲,是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内外循环的重要结合点。近年来,霍尔果斯全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主动服务并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等国家级开放平台,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向西开放桥头堡作用更加突出。2024年,霍尔果斯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015亿元,同比增长43%,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位居新疆第一。
推动外贸行业风险前置管理是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的具体实践。国家税务总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税务局立足区位特点,将管理关口前移,从关键环节入手,推动外贸企业健康发展。
精准推送政策,增强外贸企业合规意识
税务合规水平直接关系到跨境贸易的效率与质量。随着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且复杂性与日俱增,外贸行业业务链条长、参与主体多、交易模式多样等管理难题逐渐显现。
行业类型多样。外贸企业普遍存在登记注册经营范围广、自营出口与代理出口叠加、货物出口与服务出口并存、传统出口与新型跨境出口共生等情况,单凭经营范围和主营行业认定难以确定企业的实际业务形式。
产业链条较长。外贸行业的参与者不是单一的“进出口商”,而是包含生产型、贸易型、工贸一体、跨境电商、货运代理等从生产到终端销售的各类主体。税务部门在事前辅导管理时,企业筛选、时间安排、辅导内容等难度较大。
现场核查难度大。外贸企业业务普遍存在“两头或多头”在外的特点,企业往往在注册地仅有办公场所和账务核算,出口所在地税务部门对企业实质经营情况只能凭报关单来判定,现场核查多有不便。
笔者认为,提升外贸企业管理岗位人员合规能力、实施分层分类管理、精准推送政策是管理前置的基础要素。提前介入指导,帮助企业从源头上规范经营行为,避免因不了解政策而触碰法律红线很有必要。
一是依托智慧税务建立预判模型机制,从企业登记阶段起,实时归集其备案、发票、咨询内容,及时预判企业业务方向、开展时间、政策需求,开展更为精准有力的政策推送和业务辅导,真正实现宣传辅导和政策管理前置化。
二是抽调具有外语特长的青年干部组建涉外涉税服务工作室,精准推送国际税收政策指引,让“走出去”企业知政策、懂政策、守政策。
三是对成熟外贸企业推行“政策辅导+合规引导”的措施,税务、海关、商务等部门联合开展多视角下的政策辅导,帮助企业提升经营合规能力。同时,针对地方特色出口产业,筛选适用的出口退税政策与税收协定条款,形成覆盖从源头生产到国际通关物流全流程的指引手册,促进企业合规发展。
加强风险预警,降低外贸企业合规成本
外贸行业具有“三长两多”特点:业务链条长、资金周转长、合规周期长,参与主体多、交易模式多,日常管理中单一部门难以实现全流程风险防控。笔者建议,充分引入物流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建立模型,形成跨部门协作、数字化监管、风险预警等多管齐下的风险监管模式,推动企业退税效率和税收风险有效防控双提升。
一是持续深化跨部门数字化监管。在与海关实现出口报关单信息共享的基础上,继续扩大与海关、外汇管理、商务等部门的涉税数据共享范围,通过大数据智能比对分析海关报关数据、银行收汇记录、企业申报信息,建立“报关—收汇—退税”一体化外贸税收风险预警模型,精准识别单证不符、利润异常等风险点,及时排查异常问题,提前阻断出口退税风险。
二是风险预警注重“抓早抓小”,变事后涉税风险应对为事前提醒。依托现有资源,充分运用国家税务总局出口退(免)税风险监控平台、出口退税风险子系统、风险管理系统等开展风险分析识别工作。通过数据扫描,精准识别企业业务办理过程中的涉税问题。同时,组建外贸企业数据治理专项团队,通过涉税数据全景扫描,为企业提供“风险解析+法规指引+整改建议”三位一体的“税收监控体检报告”,推动企业风险防控关口前移。
三是协同共治厚培合规“生态土壤”。联合政府主管部门、银行等开办“税务合规一堂课”“出口企业座谈会”,为出口企业提供“上门式”政策辅导+“定制化”合规服务。依托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税务局组建的“税险智控”伊犁分中心工作室,扫描、清分、筛查货劳系统疑点数据,精准聚焦新办企业政策理解偏差、接收异常发票等退税疑点,及时问诊、日清日结,以柔性监管促进外贸出口环境深层优化。
强化协同联动,构建和谐征纳关系
随着全球经贸环境日趋复杂,外贸企业面临的税收风险更加复杂。笔者建议,加强多部门联动,将服务嵌入管理流程,以“管理+服务”的模式,增强征纳互信,形成良性治理循环。
一是以特色服务品牌和流程优化,打通合规“堵点”。依托口岸优势打造跨境服务品牌,破解企业合规难题。组建专家团队,为企业定制境外税收方案,建立“咨询秒回+精准辅导”联络机制。深化“税路通·新丝路”品牌建设,提供多语言服务,协助企业对接境外税务机构,帮助企业享受税收协定待遇。
二是以纳税信用撬动主动合规,让守信企业获益。税务部门将合规表现与纳税信用评级直接挂钩,纳税信用A级企业可享受快速退税、简化核查等便利。通过跨部门信用信息共享,实现税收信用与进口许可、金融信贷等政策联动,增强企业合规内生动力。
三是深化部门协同机制,建立“1+N”协同平台。以税费联动为切入口,深化与商务、社保、自然资源、不动产等部门的协同联动,通过多方数据共享,解决外贸企业发展中的后顾之忧。
(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
为解决重点税源管理风险识别难、管理效能较低等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南京市建邺区税务局积极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依托江苏省税务局大数据平台研发“入库排名表、税负对比表、一企一档表”三张表数据产品,提高税源管理任务下发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市地处我国西部边陲,是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内外循环的重要结合点。近年来,霍尔果斯全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主动服务并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等国家级开放平台,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向西开放桥头堡作用更加突出。2024年,霍尔果斯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015亿元,同比增长43%,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位居新疆第一。
推动外贸行业风险前置管理是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的具体实践。国家税务总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税务局立足区位特点,将管理关口前移,从关键环节入手,推动外贸企业健康发展。
精准推送政策,增强外贸企业合规意识
税务合规水平直接关系到跨境贸易的效率与质量。随着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且复杂性与日俱增,外贸行业业务链条长、参与主体多、交易模式多样等管理难题逐渐显现。
行业类型多样。外贸企业普遍存在登记注册经营范围广、自营出口与代理出口叠加、货物出口与服务出口并存、传统出口与新型跨境出口共生等情况,单凭经营范围和主营行业认定难以确定企业的实际业务形式。
产业链条较长。外贸行业的参与者不是单一的“进出口商”,而是包含生产型、贸易型、工贸一体、跨境电商、货运代理等从生产到终端销售的各类主体。税务部门在事前辅导管理时,企业筛选、时间安排、辅导内容等难度较大。
现场核查难度大。外贸企业业务普遍存在“两头或多头”在外的特点,企业往往在注册地仅有办公场所和账务核算,出口所在地税务部门对企业实质经营情况只能凭报关单来判定,现场核查多有不便。
笔者认为,提升外贸企业管理岗位人员合规能力、实施分层分类管理、精准推送政策是管理前置的基础要素。提前介入指导,帮助企业从源头上规范经营行为,避免因不了解政策而触碰法律红线很有必要。
一是依托智慧税务建立预判模型机制,从企业登记阶段起,实时归集其备案、发票、咨询内容,及时预判企业业务方向、开展时间、政策需求,开展更为精准有力的政策推送和业务辅导,真正实现宣传辅导和政策管理前置化。
二是抽调具有外语特长的青年干部组建涉外涉税服务工作室,精准推送国际税收政策指引,让“走出去”企业知政策、懂政策、守政策。
三是对成熟外贸企业推行“政策辅导+合规引导”的措施,税务、海关、商务等部门联合开展多视角下的政策辅导,帮助企业提升经营合规能力。同时,针对地方特色出口产业,筛选适用的出口退税政策与税收协定条款,形成覆盖从源头生产到国际通关物流全流程的指引手册,促进企业合规发展。
加强风险预警,降低外贸企业合规成本
外贸行业具有“三长两多”特点:业务链条长、资金周转长、合规周期长,参与主体多、交易模式多,日常管理中单一部门难以实现全流程风险防控。笔者建议,充分引入物流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建立模型,形成跨部门协作、数字化监管、风险预警等多管齐下的风险监管模式,推动企业退税效率和税收风险有效防控双提升。
一是持续深化跨部门数字化监管。在与海关实现出口报关单信息共享的基础上,继续扩大与海关、外汇管理、商务等部门的涉税数据共享范围,通过大数据智能比对分析海关报关数据、银行收汇记录、企业申报信息,建立“报关—收汇—退税”一体化外贸税收风险预警模型,精准识别单证不符、利润异常等风险点,及时排查异常问题,提前阻断出口退税风险。
二是风险预警注重“抓早抓小”,变事后涉税风险应对为事前提醒。依托现有资源,充分运用国家税务总局出口退(免)税风险监控平台、出口退税风险子系统、风险管理系统等开展风险分析识别工作。通过数据扫描,精准识别企业业务办理过程中的涉税问题。同时,组建外贸企业数据治理专项团队,通过涉税数据全景扫描,为企业提供“风险解析+法规指引+整改建议”三位一体的“税收监控体检报告”,推动企业风险防控关口前移。
三是协同共治厚培合规“生态土壤”。联合政府主管部门、银行等开办“税务合规一堂课”“出口企业座谈会”,为出口企业提供“上门式”政策辅导+“定制化”合规服务。依托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税务局组建的“税险智控”伊犁分中心工作室,扫描、清分、筛查货劳系统疑点数据,精准聚焦新办企业政策理解偏差、接收异常发票等退税疑点,及时问诊、日清日结,以柔性监管促进外贸出口环境深层优化。
强化协同联动,构建和谐征纳关系
随着全球经贸环境日趋复杂,外贸企业面临的税收风险更加复杂。笔者建议,加强多部门联动,将服务嵌入管理流程,以“管理+服务”的模式,增强征纳互信,形成良性治理循环。
一是以特色服务品牌和流程优化,打通合规“堵点”。依托口岸优势打造跨境服务品牌,破解企业合规难题。组建专家团队,为企业定制境外税收方案,建立“咨询秒回+精准辅导”联络机制。深化“税路通·新丝路”品牌建设,提供多语言服务,协助企业对接境外税务机构,帮助企业享受税收协定待遇。
二是以纳税信用撬动主动合规,让守信企业获益。税务部门将合规表现与纳税信用评级直接挂钩,纳税信用A级企业可享受快速退税、简化核查等便利。通过跨部门信用信息共享,实现税收信用与进口许可、金融信贷等政策联动,增强企业合规内生动力。
三是深化部门协同机制,建立“1+N”协同平台。以税费联动为切入口,深化与商务、社保、自然资源、不动产等部门的协同联动,通过多方数据共享,解决外贸企业发展中的后顾之忧。
(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