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财税干货
分享
“十四五”时期税收法治性和公平性进一步提升
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施文泼

“十四五”时期,税收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在稳预期、促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十四五”时期,税收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在稳预期、促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十四五”时期,我国宏观经济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税收政策作为宏观调控政策工具箱里的重要手段,始终保持连续性、稳定性、针对性、精准性,并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优化。

  保持税费政策延续性和稳定性。“十四五”时期,我国实施加力提效的积极财政政策,在对政策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分批次延续、优化相关税费优惠政策。2023年,分批将多项税费优惠政策统一延续到2027年底,这有助于构建稳定的税费政策环境,进而稳定经营主体的政策预期。

  提升税费政策针对性和精准性。我国聚焦小微企业、制造业、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优化和出台新的税费支持政策,提升了政策精准性和针对性。如2023年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统一提高到100%,并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集成电路企业和工业母机企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20%,体现了对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精准支持。

  加快法治化进程,稳定制度预期。“十四五”时期,我国税收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印花税、关税、增值税相继完成立法,现行的18个税种中已立法的税种增加到14个,通过税收立法有效巩固了制度改革成果。特别是增值税作为我国第一大税种,其立法完成标志着我国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取得重大进展。与此同时,税收征管法治建设得到推进。为进一步营造法治公平的经济税收秩序,今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布,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持续优化纳税服务,规范税务执法。“十四五”时期,税务部门在全国上线统一规范的新电子税务局,实施发票电子化改革,基本实现发票全领域、全环节、全要素电子化;不断优化纳税缴费服务,累计为纳税人压减50%的办税资料和25%以上的纸质材料报送,97%的税费事项和99%的纳税申报事项都可以在网上办和掌上办,极大减轻了纳税人办税负担。与此同时,税务执法的规范性和公平性得到提升。税务部门持续健全“信用+风险”的监管体系,大力推进精准执法、精准监管,降低对企业的不必要打扰;先后在华东、东北等六大区域统一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推动区域内执法标准的统一;对各地违规出台的税费优惠政策进行清理规范,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随着《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的出台实施,税收征管制度与新业态发展的适配性将进一步提高,有效推进平台与平台之间、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税负公平。

  总的来看,“十四五”时期,各项税收政策得到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税收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在稳预期、促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实现保障税收收入与减轻经营主体负担双重目标。“十四五”期间,税务部门征收的税收收入(未扣除出口退税)预计超过85万亿元,比“十三五”期间的税收总额增加13万亿元,进一步夯实了国家财力基础。与此同时,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达到10.5万亿元,有效减轻经营主体负担。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的发展。“十四五”期间,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不断加力,新增相关减税降费3.6万亿元,占比达到36.7%,有效增强了企业研发投入的信心和底气,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更大动能,促进了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打造法治公平的税收环境。“十四五”期间,税务部门持续健全“信用+风险”的税务监管体系,并紧盯重点人员和重点环节,强化对涉税违法行为的精准查处,累计查处骗取和违规享受税费优惠案件2.18万起,查补税款269亿元。紧盯重点人员,2021年以来,查处网络主播偷逃税案件360余起,查补税款30多亿元,全社会税法观念和维护法治公平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有效引导企业合规经营,走好健康发展路。

  展望“十五五”,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面对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应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宏观政策上需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充分准备。税收政策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统筹处理好促进经济发展和保证财政可持续性之间、提升税收政策公平性和强化对重点领域支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优化税费政策,不断提升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为顺利实现“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和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撑和有力的政策保障。

  (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收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税率查询.png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文章及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推荐

  • 资管产品管理人:按比例申请退还新增留抵税额

    当前,适用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纳税人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纳税人,第二类是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纳税人,第三类是其他纳税人。近期,有纳税人向笔者咨询,增值税留抵退税新政策生效后,资管产品管…

  • 进一步优化建筑、房地产等增值税预缴政策

    建议仿照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以某一时点纳税人尚未抵减的预缴税款为基数,允许纳税人申请增量预缴税款退还;待制度成熟以及实际需要,允许纳税人申请存量预缴税款一次性退还。

  • 以案为鉴,始终坚持合规经营

    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

  • 推动纳税缴费服务向个性化定制转变

    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明确提出“筑牢数据根基、提升服务质效”的要求。

  • 以税收政策确定性助推经济平稳运行

    展望“十五五”,需进一步提升税收政策确定性,以增强宏观政策的有效性,进而提升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 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的外国税收实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

热门文章
1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相关79个办税问答(上)
2
出口退税热点问题解答
3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相关55个办税问答【上】
4
对构建“税费皆重”格局的思考
5
货物贸易外汇业务政策问答(一)
6
数字经济税收“双支柱”问答:支柱二GloBE规则十五问
7
财产和行为税合并申报——环保税申报事项与问题解答
8
2022年第四季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关注这些新变化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文章
1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相关79个办税问答(上)
2
出口退税热点问题解答
3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相关55个办税问答【上】
“十四五”时期税收法治性和公平性进一步提升
中国税务报
“十四五”时期,税收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在稳预期、促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十四五”时期,税收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在稳预期、促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十四五”时期,我国宏观经济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税收政策作为宏观调控政策工具箱里的重要手段,始终保持连续性、稳定性、针对性、精准性,并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优化。

  保持税费政策延续性和稳定性。“十四五”时期,我国实施加力提效的积极财政政策,在对政策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分批次延续、优化相关税费优惠政策。2023年,分批将多项税费优惠政策统一延续到2027年底,这有助于构建稳定的税费政策环境,进而稳定经营主体的政策预期。

  提升税费政策针对性和精准性。我国聚焦小微企业、制造业、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优化和出台新的税费支持政策,提升了政策精准性和针对性。如2023年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统一提高到100%,并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集成电路企业和工业母机企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20%,体现了对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精准支持。

  加快法治化进程,稳定制度预期。“十四五”时期,我国税收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印花税、关税、增值税相继完成立法,现行的18个税种中已立法的税种增加到14个,通过税收立法有效巩固了制度改革成果。特别是增值税作为我国第一大税种,其立法完成标志着我国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取得重大进展。与此同时,税收征管法治建设得到推进。为进一步营造法治公平的经济税收秩序,今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布,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持续优化纳税服务,规范税务执法。“十四五”时期,税务部门在全国上线统一规范的新电子税务局,实施发票电子化改革,基本实现发票全领域、全环节、全要素电子化;不断优化纳税缴费服务,累计为纳税人压减50%的办税资料和25%以上的纸质材料报送,97%的税费事项和99%的纳税申报事项都可以在网上办和掌上办,极大减轻了纳税人办税负担。与此同时,税务执法的规范性和公平性得到提升。税务部门持续健全“信用+风险”的监管体系,大力推进精准执法、精准监管,降低对企业的不必要打扰;先后在华东、东北等六大区域统一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推动区域内执法标准的统一;对各地违规出台的税费优惠政策进行清理规范,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随着《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的出台实施,税收征管制度与新业态发展的适配性将进一步提高,有效推进平台与平台之间、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税负公平。

  总的来看,“十四五”时期,各项税收政策得到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税收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在稳预期、促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实现保障税收收入与减轻经营主体负担双重目标。“十四五”期间,税务部门征收的税收收入(未扣除出口退税)预计超过85万亿元,比“十三五”期间的税收总额增加13万亿元,进一步夯实了国家财力基础。与此同时,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达到10.5万亿元,有效减轻经营主体负担。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的发展。“十四五”期间,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不断加力,新增相关减税降费3.6万亿元,占比达到36.7%,有效增强了企业研发投入的信心和底气,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更大动能,促进了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打造法治公平的税收环境。“十四五”期间,税务部门持续健全“信用+风险”的税务监管体系,并紧盯重点人员和重点环节,强化对涉税违法行为的精准查处,累计查处骗取和违规享受税费优惠案件2.18万起,查补税款269亿元。紧盯重点人员,2021年以来,查处网络主播偷逃税案件360余起,查补税款30多亿元,全社会税法观念和维护法治公平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有效引导企业合规经营,走好健康发展路。

  展望“十五五”,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面对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应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宏观政策上需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充分准备。税收政策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统筹处理好促进经济发展和保证财政可持续性之间、提升税收政策公平性和强化对重点领域支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优化税费政策,不断提升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为顺利实现“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和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撑和有力的政策保障。

  (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收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税率查询.png

热门推荐
资管产品管理人:按比例申请退还新增留抵税额
当前,适用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纳税人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纳税人,第二类是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纳税人,第三类是其他纳税人。近期,有纳税人向笔者咨询,增值税留抵退税新政策生效后,资管产品管…
进一步优化建筑、房地产等增值税预缴政策
建议仿照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以某一时点纳税人尚未抵减的预缴税款为基数,允许纳税人申请增量预缴税款退还;待制度成熟以及实际需要,允许纳税人申请存量预缴税款一次性退还。
以案为鉴,始终坚持合规经营
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
推动纳税缴费服务向个性化定制转变
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明确提出“筑牢数据根基、提升服务质效”的要求。
以税收政策确定性助推经济平稳运行
展望“十五五”,需进一步提升税收政策确定性,以增强宏观政策的有效性,进而提升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的外国税收实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
© 2002-2021 Taxrefund.com.cn 版权所有